2018年3月30日 星期五

2018.03.24【一談就贏 頂尖談判戰術】心得




我非常喜歡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那隻柴郡貓 (Cheshire Cat),他和Alice有過一段對話:

Alice在森林裡迷路了,巧遇柴郡貓。
Alice問柴郡貓:『我該走哪一條路呢?』
柴郡貓反問她:『妳想去哪裡呢?』
Alice回:『我不知道!』
柴郡貓:『那麼,妳選哪條路都一樣。』 

高階班開始前,我以為【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選擇哪條路有差嗎?
高階班結束後,我會說【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了不起不出門!但自以為知道方向,這比不知道還可怕!!


一個長達18個月但只要求釐清目標的課程
我在高階作業一給思維八班育成的建議是要【釐清問題與目標】,這也貫徹一談就贏課程的基本意涵。一直以為自己就算沒有很會也算普通會問問題,直到高階班當天才發現作業二的案例也許一開始就問錯問題、搞錯關係人、設錯目標了!!Alex在開始上課前問我們【覺得自己的案例最後是成功的舉手? 】,當時我毫不猶豫的舉手,現在想想真是有夠笨蛋。

高階班上課方式有別於思維班與進階班,利用自身案例與團隊討論,帶領我們回到根本與基礎,重新審視過去以為的原則或獲得,才發現【談判架構】有多重要。越複雜越需要釐清目標、關係人、利益等等,才能規劃出一場成功談判,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簡單。

高階班利用不斷填寫表格的方式讓複雜簡單化,讓目標具體化,讓價值最大化。隨著一份份表格的完整,才發現限制始終來於自身,因為目標是自己設定的,自己決定了大部分方向,這無關於方法或話術(老師說過談判課不是說話課)。永遠不要限制自己,有些選擇可能是出現在你的背後而非眼前,不要讓你的心或以為困住了自己的眼界。


自己才是最可怕的對手
高階一班結束了,身為抵達【一談就贏】最高殿堂的一員,身為首發班連三的一員該有甚麼心情呢?思維到高階班一系列課程讓我回想2014年在祕魯四天三夜印加古道之旅。

確認可以成行後就開始一連串的功課作業,開始前覺得4100公尺高的起點好像有點挑戰,但西藏的6000公尺高的難度我也克服了,頂點才多100公尺高 - 6100公尺應該不算甚麼吧!?只不過是把吉普車換成兩條腳的人力車…… (謎之音: 之前談判經驗也不少,面對世界級講師也不過是距離遠一點而已,只是裝得很怕的樣子)

旅程剛開始時還談笑風生、輕鬆自在,漸漸感到體力無法負荷、心智開始渙散,路好遠、周圍環境好陌生,以前的那些經驗都是假的嗎!!一直問自己【為啥參加這莫名其妙的登山,自虐嗎?】但是又好虛榮地認為有多少人能像我這樣呢?先拍照打卡吧! 還有減肥做為回報多棒啊!! (謎之音: 幾千人候補的課程,能上到真是太棒了,而且還讓薪資倍數翻了又翻,但是好心虛為何腦袋還有一塊沒被填滿的拼圖呢? 會談贏真的不是我太強,是我還沒遇到壞人)

在登頂前的那一段距離,是最短但最陡峭,是最痛苦的快樂,是驟晴前的暴雪;最後在頂點迎接的是難以言喻的美景與雪後天晴的暢快,身體很累但腦袋卻清楚興奮到不行。在頂點回首來時路,才發現每個足跡都有道理,以為懵懂走過的路原來是如此清晰,最後發現這段旅程中我一直在對抗的是自己。(謎之音: ~~原來大蛋糕是這樣做出來的,原來關係人是她不是他,原來是我自己阻礙了無限可能)

因為自己決定是否要往前走,自己決定是否願意解決問題,自己決定是否採取行動,自己決定目標為何?當你主動或被動地被框架限制,這將阻礙無限可能,但該如何改變呢?那一談就贏高階班可以提供如何掙脫框架,規劃一場成功談判的方法


很多的第一次,完美的高階班
感謝同組夥伴願意在課前花時間討論我的案例,這對於上課當天的幫助相當大;謝謝我自己有機會第一次擔任組長與夥伴的主動投入,這讓我必須聽取大家的想法與建議,也讓我可以站在外圍思考其他可能;謝謝同組夥伴的積極配合還有Celine的中途加入,讓第一次的集體課後回溯效益倍增。

謝謝Alex規劃出一系列的課程,不走到高階班不知道最後的幫助有多大,但是沒有思維、進階到高階這樣的課程設計,我的衝擊不可能這麼強烈。我非常喜歡高階班的課程設計,也許有人覺得枯燥、覺得不有趣,但不就呼應課程中提到的【談判有時候在比的就是谁錯得少】,出奇不意不困難,但是要耐下性子一步一步規劃紀錄這是功力也是實際。我們在談判時會運作時間差和心理戰,如果連一份份的表格都寫不下去,如何成功談判呢?


Last but not least
Alex教的不只是談判,教的更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想法,一談就贏高階班不見得適合所有人來上,但是思維班絕對會讓你重新思考談判這檔事
想獲得最新上課資訊,請關注【一談就贏鄭志豪的談判教室



**我的談判案例就設定的目標而言是成功的,但上完課後覺得有更好的方法,更能解決我的問題、關係人的問題。在當時我也的確故意忽略這個選項,但是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毫不猶豫那樣做!!

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兩岸薪資到底差距在哪?

恰好前幾天和Line manager討論薪酬規劃,覺得有幾點也許可以讓想來對岸發展的人一些參考,不過最後還是要看公司規定和個人談薪資技巧。在台灣我都是在生技產業類的中小企業工作,所以分享的觀點也多從這方面。提到的狀況都是指local hire,如果是台灣公司指派過來的就不在這個分享範圍。一般來說, 薪資趨勢為外企優於陸資優於台資

1. 稅務優惠: 台灣人在陸工作是算外國人身分,所以要辦工作證,也享有外籍稅務優惠。但是優惠不見得每個人都拿得到,而且數字差異也很大(每月從一千到數萬人民幣),這要和公司談或看公司制度,高階人才通常是沒有問題的。
    大陸所得稅很重,比台灣高很多,一萬人民幣就適用25%稅率,一般中高階都是至少30%稅率,到手能有80%就要偷笑了(我都沒有......哭哭)薪資入袋時就會全部扣光光(完全不用擔心報稅問題...好貼心 :p),所以有稅務優惠是可能多拿10%。優惠部分不算為薪資的一部分,免稅的條件是要提供可被同意品項的發票。

2. 年終獎金: 台灣基本上大部分公司都會在過年前發年終讓大家包紅包,但是大陸不一定,我任職的兩家都沒有所謂的年終。有些外企有第13個月薪水的制度,也就是如果該年12/31仍在職,除了會領到12月份的薪資外,還會領到第13個月的薪資。這第13個月是根據該年在職比例領取的,所以也可以把第13個月想成台灣的年終。但是我更以為這是承諾一年會有13薪的概念,然後對於績效獎金也是有影響的,因為13薪或12會是績效獎金的base這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事就是『要記得留下紅包錢』

3. 績效獎金: 台灣年終獎金基本上就是績效獎金,台灣會承諾一年保證XX個月,減去12個月薪資的數字就是年終了;我在這拿到的package是用target bonus的方式:年薪(13薪或12)xx%。這個比例是事前規範的,而且是依職級不同的,一般來說處長以上是至少30%,經理級是至少20%。也就是說公司保證: 如果KPI達標就會給予該設定比例的績效獎金,這個比例依表現可以高達原本同意的2倍左右;若是超標當然也會有相對應的獎勵比例。另外,公司會依年度財報初版決定是否要增加一定比例的獎金,我任職這家就決定今年的比例再乘上一個參數 (當然是大於1),以獎勵員工2017年的努力。

整體來說,我覺得大陸的薪資結構和台灣相似,但是差異的確是有的。以我所在的產業而言,績效達標含年終在大陸可以拿到約15-18個月(資深處長以下),在台灣大概就14個月,如果是超標能有15-16個月算非常好。至於加薪比例,如果表現是被認為達標的前幾位或超標的,加薪比例和台灣差不多,至少10%以上;平均調薪約為5-7%。更不用說,專業人士的基本薪資都比台灣多很多
大陸所得稅很重而且一線城市的生活消費也比台北高有兩倍,所以如果不能談到一定水準的薪資,留在台灣的生活品質比較好。也許有人想說先過來占位子以後再跳,薪資可以就好。但是說實在的,一開始薪資談得不怎樣,以後要拉高也不容易,除非你有很傑出的表現;反而言之,傑出人才怎麼會談不到好薪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