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

IPO化危機為轉機 -- 「一談就贏,進階談判攻略」心得

2017年最期待的課程,是開年第一門課也是在台灣近期的最後一門課「一談就贏,進階談判攻略」。能上這門課是要多重努力:手腳要快報上談判思維班、然後寫心得(按我看心得)、再來要有好運氣選號碼、被選中還要能夠在上課日出現。上課的另一個驚喜就是在全台最高、最高貴、最高級的國泰置地之雷格斯商務中心 (Regus)。 



思維班已經打破或重塑我原本某些觀念,也讓我重整、再思考很多我對談判的態度。即使是這樣,我在前幾個月的一場重要談判,我還是回去尋求老師的協助與建議,因為「心態」的調整是最困難的。進階班的教材雖然只有兩張紙,但是得到的絕對是超過十層樓以上的教材。基於不劇透的原則,還是建議大家去報名思維班,然後搶進階班名額,最後希望有高階班可以上(敲碗!我好想上,沒有講義也沒關係!)

當然心得不會這樣就結束,進階班雖然只有兩張紙講「談判夥伴模型地圖」和「USELESS心法」,但是有幾點是在課程中我立即有感的。「USELESS」其中一個E是「Experienced」、其中一個S是「Stress-free」和L的「Listen」。累積經驗的重要原則是練習、提問和回溯,其中回溯常常很容易忽略,對我來說回溯就像lesson-learned,在進行專案管理時我們都需要進行知識管理,其實回溯也是一種知識管理累積經驗的動作。而Stree-free就像輕鬆打,心法是I (Issue) P (Problem) O (Opportunity),如何轉念把問題 (P)變成議題 (I),最後轉化成機會 (O),化危機為轉機,就可以製造更多可能,把餅做大最後一點是「傾聽」,傾聽後提問,聽進需求然後再轉化成機會,然後「做大蛋糕」。

最後的最後,要來宣傳思維四班,據說是在過年前報名,然後資訊會公開在粉絲頁:鄭志豪Do The Right Thing。請有興趣的朋友密切關注!!


2017年1月11日 星期三

絕對支持者及永遠靠山

今天下午請了半天假,除了和好朋友一起午餐外,也參加一場很療癒的演練模擬。我在2016年5月上了憲哥的說出影響力,也學習到很多東西,雖然我仍繼續努力說故事這門課,尤其是表達情感這一部份。非常謝謝貓老師的邀請讓我度過一個療癒的下午,也聽到四個感人的故事。四個故事中有三個和家人有關,隨著故事我也想起自己的父母、家人。

我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是又嚴厲又開明,嚴厲的是對於品德、待人處事,開明的是尊重小孩的決定和想法。我記得從小我對於自己想做的事就很有主見,他們也許會安排一些才藝課或是給我一些建議,但是最後一定都是由我做決定,例如作文課、心算課或是高中報考北聯等等。對我來說,他們最棒的就是當我絕對的支持者及永遠的靠山,無論好壞都陪著一起承擔。

記得收到北聯成績單時,他們看到成績時,第一個反應不是責備我分數考不好,而是跟我說「就算不是前三志願也沒關係,妳不是本來就想去讀台北工專。」雖然最後還是進了前三志願,但是在當下是真的很暖。在幾年前決定離開前一份工作,加入新創公司時,他們其實很反對;但是為了支持女兒的理想,不管是公司開幕或是年度會議,只要告訴他們要準備餐點,都是二話不說的答應。當我情緒上有點過不去的時候,他們總是第一個察覺,然後陪我聊天、給我建議,然後支持我。

去年底,我又對他們丟了炸彈,決定離開現在的工作到對岸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和父母討論、溝通。我覺得自己真的是吃定他們了,根本不懷疑他們會支持我的最後決定。在一次電話中,我有點情緒的說著話時,我聽到電話那頭媽媽哽咽地說「我知道妳有妳的理想,這麼多年再怎麼辛苦也沒有變過,我只是捨不得妳一個女生要去這麼遠的地方.....」兩個人在電話的兩邊默默流淚。

現在確定要過去對岸發展了,又催促我早點出發,早點適應環境;或者擔心的交代:「如果不適應,不要怕丟臉,就回來台灣,不要一個人流落街頭。」,或者「心裡如果有不舒服,就打電話回來,不要悶著。」

父母一直是我的守護天使,唯一能回報他們的就是要好好的,然後也當他們的守護天使。

2017年1月8日 星期日

你比自己想的更優秀

2016年我參加了不少課程,總共有六個公開班,從溝通、說故事、簡報、讀心術、談判和職場力,這也是我這幾年最密集上課的一年,上一次則是2010-2012的清大科技管理網路學分班。每次密集參加課程,我都很清楚自己的目的 — 為了迎接每一次的轉換,無論在個人或在職涯

前幾天在李開復先生的臉書看到一段影片,是一個四歲小女孩對年度計畫的建議,這讓我想到我在前幾天的一篇文章:有耐心地等待努力的成果。也想到前一段時間和朋友討論的追課程,剛好這兩天又和一位朋友聊到類似的問題。大家參加課程都是因為想要進步、想要讓自己往前走,所以參加課程充實自己;但奇怪的是上課後的心卻是空虛的、是不知所以的。花了這麼多錢、這麼多時間,為什麼不是滿足感、成就感,而是失落呢。




會願意花時間、花錢投資自己的人,冀求的無非是希望自己更成長、更優秀,但是上完課後為什麼沒有呢。我自己也經歷過這樣的空虛和害怕,一直上課充實自己,最後自己嚇自己。其實我們真的比自己想的更優秀,只是因為太想進步太想成長,所以瞎了眼、盲了心,忽略自己已經比以前好了。然後我們要很有耐心地努力、等待累積的成果,改變不會是一瞬間,他是很多很多的累積。也像最近很多人在分享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的影片:「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提到的缺乏耐性。

我們學習的動機到底是為了超越別人、還是超越自己呢?在過程中,我們完全看不到自己,只知道一直看前面的車尾燈,然後就一陣驚慌害怕自己是最後一名。但是當願意花時間投資自己的時候,你就已經一直往前進、一直在進步了。我不是學霸、也不是樣樣優秀,但是我知道自己要什麼,每次學習要得到什麼,這些都會成為我的養份轉換成能量。

持續學習是為了讓自己更好,我們只需要和自己比,發揮自己的天賦再加上努力,每個人都應該是一方之霸才對!!



2017年1月6日 星期五

傳承.承傳

這兩天和一位合作對象聯絡,也是我2016年12月帶的實習生的父親;他提到雖然只有三星期的實習時間,他真的感覺到孩子的改變和每天出門時的那份期待,這是以往幾次實習經驗沒有的,身為一個父親,他非常謝謝我願意花時間在一個年輕人身上。除此之外,他知道我在工作上的能力、熱情與執著,但是沒想到在coaching與激勵上我也是非常棒的,值得從美國回來這一趟,希望我可以繼續透過email或任何方式幫助他。聽到這樣的回饋,我真的非常高興,也知道把時間花在年輕世代是值得的。

「傳承」是我從大學開始就一直放在心上的信念,我記得當時前輩是這樣說的「我們從很多人學到知識、技能、待人處世的經驗,他們願意花時間在我們身上,我們能怎麼回報這份熱情呢?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傳下去。」所以每次分享我的信念時,「傳承」一直是其中不可缺的一點,我在2012年9月的一個職涯講座:勇敢的築夢人—從生科人到藥廠專案經理,那是第一次公開提到這個信念。再回頭看那時的分享整理,很高興我還是一樣的願意做這樣的事。

去年還遇到一位2008年帶的實習生,現在也在生技產業工作,他跟我分享當年實習最大的獲得:發掘自己的天賦與熱情,不要拘泥目前的專業。當年我負責部分是專利與策略,他也選擇這個方向作為職涯發展;還有一位是從實習生帶到變成我的同事,讓我非常引以為傲的一位。一路走來,我們會遇到很多貴人,但是能否發現貴人,然後和他學習,進而願意成為其他人的貴人,這也是我不斷勉勵自己的。感謝小祺同學送我的一段祝福:妳的能力已經是千里馬,妳的願意已經是伯樂;期望我們都可以是千里馬,也可以是別人的伯樂。

傳承這個詞很棒,一方傳授讓另一方承接;反過來就是承傳,承接方繼續傳授給其他人。我始終認為當我們願意和別人分享100,我們就會再提升到105,每一次分享就提升5%,而這是乘法的累積,長期下來分享者收穫才是最大的。同樣的,當有人願意無私的分享,我們是否也可以毫無芥蒂的傾聽理解呢?

傳承的角色要做好,不藏私的傾囊相授是最重要的,有能力分享才有能力吸收更多,懂得分享也才有可能擦出更多火花;而傳承的過程也是一種自我省視以及互相學習的機會。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我愛旅行

週三是小週末,來說說我最愛的興趣 - 自助旅行。

我非常喜歡旅行,但是討厭跟團除非必要。因為覺得旅行就是要自由自在想去哪就去哪,天氣不錯時就可以在河邊發發呆、看看書、曬太陽,不要一直趕車、趕景點。對我來說,任何國家、任何地方永遠都可能來第二次,如果時間不夠所以留點遺憾也不錯,下次還可以再來的。大學就開始自助旅行,從一群人一起出門、到二~四人結伴行、現在一個人自由行或者全家帶出門,我的旅行方式也隨之調整。

克羅埃西亞的十六湖國家公園

每次旅行不論是有伴或是獨行,我會留給自己一小段時間完全放空,沈靜在自己的世界,好好思考過去、現在和未來。我也喜歡和當地人或是來自不同國家的旅客交流,很多事情都會讓我好驚訝,例如藏民取得護照是很困難的,還有不能在中國其他城市的旅館登記入住。每次旅行過後回到台灣,我都會覺得好幸福;也會覺得台灣很棒,不要老是覺得別人比較好,我們要努力讓自己更好才對,抱怨是沒有用的。

西藏的羊湖
每次在國外看到親子的照片總讓我很感動,一直想著如果帶著全家人一起出國應該很好玩。小時候爸媽總是帶著家裡五個孩子出門,幾乎每個週末都有活動,我對孩童時期的記憶永遠是美好的。終於在2014年第一次有機會帶著全家7+1(現在已經是弟媳),一團八人去京都自由行六天,家族旅行大成功。接著2016年過年後,北海道+東京十二日行的挑戰。完成後,讓我開始考慮歐洲家族旅行了,好像沒有那麼難。

2008年攝於捷克

2014年秋於京都增井家

2016年冬於界津輕溫泉旅館
我自己可以去很有挑戰的國家,如西藏、埃及、秘魯等;日本則是帶著家人旅行的首選。雖然自己已經去過很多歐洲國家,但是下一次希望帶著家人一起去,我好想讓爸爸媽媽看「米蘭大教堂」的屋頂風光、浪漫的捷克童話小鎮、我最愛的德國、還有聖家堂。

2016年冬之火車站咖啡廳等車來也要自拍
=====================================================

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如何開始新藥開發?PART I 「以終為始」

這幾年有機會受邀到學研單位演講關於新藥開發的主題,常接到以下提問:「我有一個不錯的藥物,一年內可以進入臨床試驗,你們有興趣嗎?」、「我可以自己做藥物開發嗎?」或者「告訴我你們藥廠到底需要什麼?」

其實不論發明有多偉大、進度有多快、說得多美好,只要不是對病人有益的都不值得繼續開發。一個藥物可以被病人使用,至少要經歷十年開發期、花費超過三十億新台幣,這麼大的投入如果不能對病人有幫助,根本不值得。

藥物開發 漫漫長路

我認為藥物開發的概念就是「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確認目標才能有正確的方向。有讀過Stephen Covey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以終為始就是成功的第二個習慣。藥物開發也是一樣,「開始」進行藥物開發活動之前,要先清楚知道「終點」(目標) 在哪裡;知道現在狀況,我們才能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才有機會成功。


怎麼定義藥物開發的終點呢?其實就是產品定位,包含治療的疾病、病人族群、劑量、劑型、目標市場等等......更簡單來說,就是將藥物的使用說明書(仿單)所需要的資訊填滿,就是目標。除了這些科學性支持的數據,商業、市場考量也是一開始就必須一併討論,雖然藥物開發的目的就提供病人更好的選擇,但是不考量商業、市場,龐大的投資無法回收,公司也是無法存活。

藥物開發與「法規科學」有關,達成目標的方法不止一種,如何制定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參考前人的智慧與各方的建議,往後我會和大家分享怎麼模仿、調整藥物開發計劃。

藥物開發是成果導向,「以終為始」就是成果導向的概念。要經常檢視、確認目前正在進行的活動,是否可以協助目標達成,有沒有偏離軌道。

===================================================


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有耐心地等待努力的成果

學姊,妳的職涯發展好像不大一樣耶?妳是怎麼決定的?怎麼準備呢?』其實真的不特別、也沒不一樣,只是比較敢放棄而已。放棄繼續讀博士,放棄在實驗室做一輩子,放棄舒適的生活,然後勇敢跳進去不知道未來怎樣的生技業界。

我運氣不錯,一開始就進了一家不錯的外商本土藥廠,然後開始大家眼中不錯又漲停的職涯。但是真的是我運氣不錯嘛?其實你沒看到的是我之前的努力、我的選擇。2004年升博二的時候決定休學,隔年參加智財權和技轉人員培訓課程,一週兩個整天在台北,整個課程約一年從基礎、進階到實務,而當時我的工作在花蓮。為了這個課程,每次上課日我搭清晨五點多的車趕九點的課,然後一下課馬上回花蓮進實驗室,週末基本上都在實驗室,為的是補那兩天不在公司的時間。2007年初離職加入這家不錯的外商本土藥廠,他們看上的就是我具有智財權訓練。如果我不曾這樣努力過,機會是不會來的;如果我沒有選對跳板,我可能也只是從醫學中心實驗室換到公司實驗室而已。


每次有人來問我職涯發展,或對我的職涯好奇的時候,我都會說「選擇很重要,有策略的做決定更重要!」如果你想要成功,努力是基本的,如果聰明才智不錯就可以再加點分,然後你要有耐心,有耐心等待成果、努力的成果。不過在這之前,你知道你想要做什麼了嗎?你知道你的天賦、強項在哪了嗎?

知道自己的想要、自己的天賦強項,你會知道怎麼做選擇會讓你成功的比較快、會讓你做得開心。依照你的裝備,有策略的修正、加強,然後你可以有機會比較容易成功。不過記得成功之前,你要有耐心而且很努力地累積能量,然後才會持久。

有策略的選擇與調整,然後很努力且有耐心的累積能量,也許就會得到你要的。

=====================================




2017年1月1日 星期日

三年後想要變成怎樣的一個人?

2017的第一天,如同往常的每一年,我會沈靜下來思考一件事:「三年後想要變成怎樣的一個人?」我不大訂立新年目標,但是堅持每一年問自己是否還是我以為的那個人。

每一個未來的自己都是由現在的自己所構成的,每一個選擇所造成的影響都不會只有一時。太多可能造就也影響若干年後的自己,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就越難修正了。因此,進入職場後也慢慢養成元旦自問的習慣。除了元旦,每次要做重要決定前,例如轉職或換工作,我也會問自己同樣的問題。

我非常喜歡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那隻柴郡貓 (Cheshire Cat),他和Alice有過一段對話:

Alice在森林裡迷路了,巧遇柴郡貓
Alice問柴郡貓:『我該走哪一條路呢?』
柴郡貓反問她:『妳想去哪裡呢?』
Alice回:『我不知道!』
柴郡貓:『那麼,妳選哪條路都一樣。』 

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選擇哪條路有差嗎?

我大概在2010年才意識自己有這樣的習慣,也是朋友和學弟妹的反饋讓我發現的。這幾年開始,每一年都會有幾場演講或咖啡桌活動分享生技產業的職涯發展,也會有幾個課程教授新藥開發。每次我都一定會問問大家的就是你們想過幾年後要變成怎樣的一個人嗎?要達到什麼夢想嗎?

路沒有對錯,一旦做了選擇就沒什麼好後悔的,但是要記得修正。知道自己的方向、目標,往前衝才不會茫然。現在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沒關係,你會知道的 -- 如果一直問自己要的是什麼、快樂的是什麼、熱情的是什麼!!

你想過三年後要變成怎樣的一個人嗎?現在開始也還不晚唷!但是無論你想要變成怎樣的人,都要記得堅持做個好人!!

===================================================